红树林生态公园沟通系统升级设计
生态公园如何讲述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红树林生态公园联结着深圳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但游客并没有发现这里的珍稀动植物和园方精心建设的保育设施,所以园方希望公园的生态价值和保育科普信息,都可以沟通得更明确。
项目的第一步,我们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游客眼中的生态公园、园方希望传递的生态理念,以及公园本身特殊的生态地位。我们发现,游客对公园的理解与园方的期待存在着较大差异,而最大的原因在于:游客对公园不够了解,不知道这里“可以做什么”。
在一个生态公园里,人需要去理解自己在自然系统中的位置,以及这个系统内部的关系,这些都是抽象的——那么要如何把这些关系呈现出来,就是我们作为设计师需要去创新和思考的。经过整体的分析,我们为园方制定了面向游客的沟通策略。这个策略的核心围绕着让游客更深刻的了解“我身处何处”。而这个“身处何处”有好几层含义:
第一层,是让人意识到自己进入到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保护区域;
第二层,是让游客在公园里,方便找到自己的方位、可以进行的生态体验与所需要的设施;
第三层,在宏观层面,让人了解到自己身处的公园,在全球生态体系中的哪个位置,比如它位于濒危候鸟迁徙的路线上;
第四层,在更抽象的层面,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类在影响地球生态变化上处在什么位置,我们应当如何处理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
当人们理解了自己“身处何处”后,不但能获得更加深度的生态体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遵守园内规则,甚至积极参与它的建设。
根据上面的设计思路,我们提取了4个视觉元素:
首先,公园位于城市与红树林保护区的交界,所以我们抽取了【城市】跟【红树林】的元素。然后我们抽取了【公园里的湖】的造型。而关于体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的元素,我们最后提取了公园“深圳湾小钥匙”的概念,用了【钥匙孔】的元素,代表着开启城市与生态之间的门。在颜色和造型上,我们也选择了比较有机柔软的形状和偏自然的色调。
如果人们可以通过这套沟通系统意识到自己跟这些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是“共栖”(cohabitation)的关系,那其实这个项目想表达的东西也就实现了很大一部分了。因为在当下,强大的人类是一切的中心,他们似乎可以去随意支配或利用其他的生物。但现在那些生物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挤压得非常脆弱 ,所以我们可以做的是去降低自己的地位,或者增强野生动物的地位。我们相信这也是未来城市化里的一个重点。